往来成古今,表现为水墨艺术特质上的“继往开来”和“熔古铸今”。中国当代艺术蓬勃发展的这三十年,随着对传统认识的深入,水墨艺术家们在创作中对传统的表现方式也逐渐发展为更细腻、更个性的结合。在创作手段和观念上,部分艺术家则呈现出更为开拓的姿态,扩张了水墨的领域。通过多样的水墨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呈现艺术家的情感内核和社会思考。
或许,在驻足于作品凝神思索之前,听听作品背后艺术家的故事,更有助你产生自己与作品间的“心灵感应”。
下面,是林海钟、刘丹和刘庆和的创作故事。
(介绍顺序以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名)
1968 出生于浙江杭州
1990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山水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3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学院书画鉴定中心副主任
林海钟总是通过平淡的景观,以生动提炼的笔墨,在与古人对话中,表达心灵与自然的契合,不期然而然地营造出深远幽微的境界,透露出澄怀观道的旨趣,开拓出当代人渴望的心理空间,他尤其擅长以所谓“北宗”的水墨苍劲写“南宗”的神思超逸,用有力而飞扬的笔墨,借洗练而生动的图式,构筑或超逸或雄奇而但都充满生机的意境,把对生命与自然的体悟带入山水画的现代语境之中。
灵岩山下
约 25cm × 54.5cm
纸本水墨
2020
灵岩山下
约 25cm × 54.5cm
纸本水墨
2020
林海钟善于潜心学习古人,像鉴定家一样辨析玩味一笔一墨;又能够从容感悟自然,像寺庙中的修行者一样在静谧中开悟。他不刻意拉开与古人的距离,甚至似乎笔笔有出处,却自然而然地画出了自家的品位。
1953 出生于江苏南京
1978 江苏省国画院研究生
1981-2005 移居美国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对于刘丹来说,水墨始终是他自我修行的方式,他惯于坚持在正统的延续中寻找自身。他的作品里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纯粹,其注重结构的剖析胜于对笔法的沉溺,自创了一种极富个人特色的画风,表现出了对西方现代和后现代艺术的深刻理解。他注重微观宇宙,摒弃了中国过去普遍采用的“三远”视角,这一点也使其作品独树一帜。
迷宫迤逦
144cm × 366cm
纸本水墨
2015
刘丹说具体而微的石头是山水的“干细胞”,它在中国古代文人对如何营造精神空间与物质空间的价值观里,承担着一种转换时空的致幻功能。基于这种认识,刘丹发现了一个适应于转化万物的变形系统。当其描述某些特定的石头时,他完全忠于眼前的形式,但他的山水画却像是以不可阻挡之势自然地生长而成,以此寻求中国山水画的一个大的宇宙观的支撑,恢复对天地人三者间结构的认知能力。山水通过其变化的位置和视点,提出了有关于人和大千世界之联系的问题,这是刘丹对传统文人美学进行的意味深长的反思,并经过时空的转移与他对古今之间频繁对话的深思熟虑而将之重新的解释。
寒枕石
137.5cm × 123.4cm
纸本水墨
2021
1961 出生于天津
1989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
1992 在马德里康浦路狄安塞大学美术学院访学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庆和展示的是纯粹的个人世界,其视觉叙事的表现主义情境,强烈的可辨识性语符及远离现实生活的精神倾向,完全又是直觉和个人生活经验的延伸,他用意向性表象进行着非现实和超现实般的话语实践,他又能够透过天方夜谭般的艺术虚境来象征自我在激变的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生活实境,把非现实的景象和真实的愿望粘合在一起的精神上的想象,他反映的是这个时代普遍存在的对奢华与时尚的追求及在消费主义和物质时代人们的心理变化和精神面貌。
墨
450cm×80cm
纸本水墨
2018
刘庆和遵循着自我内心的感受,将自我对当代社会和艺术人生的激情想象注入画面,使画面中的直觉和非理性的成分增多,从而营构出刘庆和所特有的梦幻般的诗性空间。期间亦可清晰地洞察到都市化的社会现实及都市化进程中复杂的人性,刘庆和不动声色地触及到了繁华生活表象下的隐秘,反映了后工业文明时期大众文化兴起的视觉经验,这也是为什么刘庆和始终能够远离绘画的优美与崇高,但他的确又表露出大众文化泛滥和消费主义流行人们对当代生活的向往与幻想,只不过他把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诱惑与幻想消融在自我叙事的空间中。
刘队
130cm × 130cm
纸本水墨
2018
承古意,启今声。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不断的交融思考,构筑的是中国水墨艺术的新传统,而“往来成古今” 的当代水墨故事,也有请大家与我们一齐见证!